说起水葬这种独特的葬俗,在我们长江流域确实有不少讲究。记得去年在嘉陵江边和几位老渔民聊天时,他们提到水葬其实分”明葬”和”暗葬”两种。明葬就是直接将遗体投入水中,多见于一些突发溺亡事故;而暗葬则讲究得多,往往要用白布裹尸,还要在遗体上绑上石块,确保能沉入水底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他们说水葬最忌讳的就是”回水沱”这种地方——就是那种水流打转的深潭,据说这种地方容易”留魂”。
水葬的时辰与方位禁忌
老渔民告诉我,水葬对时辰特别讲究。通常要避开午时(11点-13点),因为那是阳气最盛的时候,与水的阴气相冲。而最佳的时辰是寅时(3点-5点),寓意”送魂归水”。方位上则要顺着水流方向,绝对不能逆流,否则据说亡魂会找不到归途。去年在重庆某支流就发生过一起事故,家属执意要逆流抛洒骨灰,结果船刚掉头就莫名其妙熄火了,最后还是按老师傅说的顺流而下才顺利完成。
水葬的祭品与仪式
水葬的祭品也很有特点。不同于土葬用”三牲”,水葬多用面制的鱼形馒头,取”如鱼得水”的吉兆。比较讲究的还会准备”引路钱”——就是那种中间打孔的铜钱,用红绳串成串。有个在江上跑了三十年的老船工跟我说,他见过最隆重的仪式是在长江三峡段,家属雇了九条小船,每条船都撒不同的祭品,最后还要在水中点燃九盏莲花灯,说是给亡魂照亮水路。
不过随着环保意识增强,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直接水葬了。但在一些偏远地区,这种古老的葬俗依然以各种变通的方式延续着。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老渔民说的:”江里来,江里去,这是我们打渔人的归宿。”言语间透露着对水葬传统的深深眷恋。
标签:
第一次听说水葬还有这么多讲究,长见识了!
我们老家那边现在都不让水葬了,说是污染环境,但老人们还是很怀念这个传统。
那个九条小船撒祭品的仪式听起来好震撼啊,有机会真想亲眼看看!
水葬确实挺有意义的,’江里来,江里去’,感觉是种很浪漫的归宿。
想知道现在还有哪些地方保留着水葬习俗啊?想去实地考察一下。
老一辈的智慧真是不能小看,连时辰和方位都考虑得这么周到。
环保和水葬传统之间确实很难平衡,不过现在有些地方改用水葬纪念仪式也挺好的。
那个船掉头就熄火的故事有点玄乎,但宁可信其有吧!
鱼形馒头这个创意好可爱,既环保又寓意美好。
水葬听起来比土葬省地,但确实要考虑对水生态的影响。
看完突然想尝尝那个鱼形馒头是啥味道的 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