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年代的督军府可不只管打仗,经济命脉掐得比枪杆子还紧。看着小说里督军公子随手捻弯银刀的桥段,突然觉得特别真实——当时的军阀们可不就是用这般蛮横手段掌控地方经济?就拿天津卫来说,那些光鲜的海河码头、登瀛楼饭庄背后的生意,哪桩离得开督军府的”关照”?
最典型的就是”田赋预征”的把戏。山东督军张宗昌1926年居然预征到了1939年的田赋,这哪是收税,简直是明抢!但人家手里有枪杆子,老百姓只能咬牙认了。更绝的是山西阎锡山的”村本政治”,把全省划成经济作战区,连农民种什么作物都要听他的。这些督军们最厉害的不是打仗,而是把地方财政变成了自家钱袋子。
烟土买卖里的督军经济学
记得看过一份1924年的海关密档,天津港每月进出的”特种货物”(其实就是鸦片),七成都挂着某某军事机关的旗号。小说里督军要用货轮运军饷的情节,历史上可是司空见惯——张作霖的奉军、孙传芳的五省联军,哪个不是靠垄断烟土贸易养军队?这种黑色经济链里,连商会会长都得看军阀脸色吃饭。
比较讽刺的是,越是战乱的地方,督军们的经济手段反而越”现代化”。吴佩孚在汉口发行军用票,阎锡山在山西搞起了实物交易券,就连新疆的杨增新都会用羊毛专卖来充盈军饷。这些看似粗鲁的军阀老爷,玩起经济手段可一点都不土气。
所以看到小说里陈三金那副战战兢兢的模样,倒真是民国商场生态的写照。在那个枪指挥钱的年代,再精明的商人,遇到军阀的刺刀也得低头——毕竟银勺子捻弯了还能重铸,脖子拧断了可就真完了。
标签:
督军们真是把地方经济当成自家菜园子了啊!
阎锡山这招真狠,连种啥都要管,这不就是变相的经济独裁吗?
看了觉得好气,老百姓真的是任人宰割 😡
我爸说他爷爷那时候田赋都交到几十年后了,太离谱了
这些军阀真的个个都是做生意的好手啊
想想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幸福多了感谢
张宗昌那个预征税我查过,比小说还夸张,完全就是抢钱
作者懂行啊,历史细节拿捏得很准 👍
怪不得那时候说军阀有钱,这赚钱手段也太黑了
吴佩孚这个发行军用票,放在现在就是非法集资啊 🤔
好文章!希望多写点民国真实的历史
那时候的商人真是水深火热啊,军阀赚钱的路子太野了
这段历史真的很值得反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