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着冷锋对女儿近乎残酷的培养方式,让人不寒而栗却又陷入思考——这样严苛的教育,给孩子带来的到底是什么?五岁生日送沙袋的画面冲击力太强了,这让我想起去年看过的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:严苛教育下的孩子,有63%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表达障碍。但奇怪的是,他们中也有37%的人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坚韧品格,就像故事里的冷丝雨。
情感付出的代价
小丝雨红着眼眶捶打沙袋的画面让人心疼。心理学家约翰·鲍比提出的”依恋理论”指出,童年时期的情感剥夺会造成长久的心理创伤。我采访过一位曾经的”虎爸”(现在后悔不已),他说最痛心的不是孩子最终没成大器,而是那个曾经爱撒娇的女儿,现在连拥抱都会下意识躲闪。
另一面的淬炼
可转念一想,要是没有父亲当年近乎偏执的训练,冷丝雨能在千钧一发之际准确踹开失控的推车吗?美国西点军校的研究显示,经历过系统训练的学生,在危机时刻的反应速度要比普通人快200毫秒。这让我想起那个争议颇多的观点:特殊人才往往需要特殊培养,而这种培养确实不怎么温情脉脉。
危险的临界点
最耐人寻味的是故事结尾——当冷丝雨真的展现出非凡能力时,那个铁血父亲的评价竟是”小子,不错”。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,在那些强硬的教育者心中,或许始终存在着一道看不见的计量表:一边记录着孩子的痛苦,一边权衡着他们未来的生存能力。只是这个度,实在太难把握了。
说实话,我至今无法确定冷锋的做法是对是错。就像评论区一位家长说的:”教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,而是充满变量的化学反应。”看着冷丝雨独自走远的背影,我突然想问她一个问题:如果重来一次,你是愿意要那个会眨眼的洋娃娃,还是保持现在这个强大的自己?
标签:
看到小丝雨红着眼眶捶沙袋那段真的心疼死了,这么小的孩子不该承受这些啊😢
严苛教育就像一把双刃剑,我叔就是典型虎爸,现在我表弟特别优秀但性格真的有点问题,遇到困难从来不跟家里说
那个父亲最后说“小子,不错”的时候,我居然有点感动是怎么回事…虽然方法极端但可能有他自己的道理?
教育哪有什么标准答案,我支持适度严格!现在太多溺爱孩子的家长了,看看现在小学生那个娇气劲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