末日的KTV里居然还唱着《忘情水》,这事儿细想起来有点魔幻。灯光在摇摇欲坠的顶棚上忽明忽暗,而韦小宝那张油嘴滑舌的笑脸后头,藏着整个废土时代最硬核的商业逻辑——当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,人们最渴求的居然是这种虚假的正常感。
废土经济学:用娱乐麻痹恐惧
韦爵爷的”忆扬州”能火不是没有道理的。据战后经济研究中心的调查,在辐射值超过安全值30倍的区域,类似娱乐场所的消费指数反而飙升了470%。这不禁让人想起上世纪大萧条时期的”口红效应”——当现实太糟糕的时候,人们需要一点廉价的慰藉。只不过现在,这份慰藉变成了用工业酒精勾兑的鸡尾酒,和走调到妈都不认得的《江南style》。
我采访过几个常客,有个叫老吴的拾荒者说得实在:”白天在废墟里扒拉零件,晚上要不来这儿吼两嗓子,看着那些穿得少少的姑娘,真觉得自己还活着。”你看,这就是废土娱乐业的刚需逻辑——它贩卖的不是服务,是活着的幻觉。
物资短缺下的经营智慧
不得不佩服韦小宝的变通能力。没有真酒就用消毒酒精勾兑,找不到音响设备就拆军用通讯器改装,连”公主”们的制服都是用废旧降落伞改的。最绝的是他们发明的”贡献点分期付款”——这可是末日版的消费信贷啊!据说有个技术员为了包夜,把自己三个月的能量配给额度都抵押了。
但这些花哨玩法背后是惊人的暴利。根据流出的账本,”忆扬州”的利润率高达800%,要知道这可是个连干净饮用水都要定量配给的时代。难怪连建宁公主都心甘情愿当起了妈妈桑——她手下的姑娘们每个月能分到比科研人员多三倍的能量补给。
畸形的供需关系
有趣的是,越是临近保护区边缘的危险地带,娱乐消费反而越旺盛。数据表明,在防御墙破损率最高的C区,KTV客单价是中心区的2.3倍。这大概就是所谓的”末日狂欢效应”——当死亡近在咫尺时,人们更愿意把最后的口粮换成一场醉生梦死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娱乐模式能持续多久还真是个问题。据说刘老根那边已经检测到土壤异变,要是连最后这点可种植区都保不住,到时候谁还有闲钱来买醉?韦小宝最近开始囤积量子巨鲲的船票,这老狐狸怕是早就闻到了风声。
标签:
韦小宝这商业头脑绝了,末日都能玩出花来 😂
果然娱乐业才是刚需啊,连末日都拦不住人们玩乐的心
用消毒酒精勾兑鸡尾酒,这创意我给满分!
老吴这话说到点子上了,在这种环境下,确实需要点幻觉才能活下去
800%的利润率?!这比现在的娱乐场所还黑啊 🤔
越危险的地方消费越旺盛,真就生死边缘蹦迪呗
作者写得真有意思,把末日经济分析得这么透彻
这个系列还有后续吗?想看更多废土世界的生活细节
想起以前玩辐射的时候,废土酒吧也是这么热闹
建宁公主当妈妈桑这剧情真戳我笑点,太魔幻了
世界末日了还在唱《江南style》,这画面感绝了!
末日版消费信贷太真实了,这脑洞我爱了
量子巨鲲船票?这是在暗示续集吗?好期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