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东西方海盗文化的差异,我总觉得这事挺有意思的。你知道吗?西方海盗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总是独眼、木腿、鹦鹉相伴,而东方的海盗故事里,李俊、张顺这些水浒英雄在水上讨生活的形象又完全不同。这不是随便说说——据统计,大航海时代加勒比海盗平均寿命只有26岁,而中国古代海盗通常以家族或帮会形式存在,甚至形成了”海盗村”这样的聚居区。
谁来当海盗?身份差异可大了
西方海盗多是走投无路的水手、逃犯或破产商人,你看《加勒比海盗》里的杰克·斯派洛就典型得很。反观咱们东方,1809年广东水师提督报告里写的清清楚楚:当时活跃在南中国海的郑一嫂海盗集团,船队规模超过400艘,成员里不少是正经渔家子弟。这差别,简直一个是为了活命,一个是世代传承的手艺活啊!
组织形式:散兵游勇VS军事化管理
最逗的是管理方式。西方海盗船流行”海盗民主”,重大事项投票决定,战利品按贡献分配——比如舵手分1.5份,普通人1份,伤员额外补偿。但在明代汪直的海盗集团里,规条多达十余款,连”私藏战利品者斩”都白纸黑字写着,活脱脱一支海上军队。据《粤海关志》记载,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更夸张,直接给海盗们发月饷,还有完整的升迁体系。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东西方海盗的结局也大相径庭。加勒比海盗大多死于绞刑或内斗,而咱们的李旦、郑芝龙这些”海贼王”,最后不是受招安当了官,就是转型成合法海商。这么一比,东方海盗的”职业生涯规划”明显更长远——难怪现在网游里的中国风海盗角色,总给人一种亦正亦邪的江湖气,不像西方海盗那么破罐子破摔呢!
标签:
原来东方海盗这么有组织性,感觉更像是海上社团。
郑一嫂那个船队规模太夸张了,400艘比现在不少国家的海军都强。
西方海盗26岁就没了?这职业风险也太高了点。
最喜欢水浒里的水军将领,感觉比加勒比海盗有侠义精神。
海盗民主听着挺有意思的,原来海盗也有民主制度。
郑芝龙发月饷可还行,这不就是正规海军了嘛。
感觉东方海盗更像是海上武装集团,西方那种才是真正的海盗。
难怪游戏里中国海盗都那么有魅力,原来历史原型就这么厉害。
文章写得真生动,第一次知道海盗还有这么多门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