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科幻作品中的机械改造人,总让人想起那些在实验室里诞生的怪物。你知道吗?最早的机械改造人形象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德国电影《大都会》,那个名叫玛利亚的机器人简直就是后世所有机械改造人的老祖宗。不过要说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,还得数《终结者》系列里的T-800,施瓦辛格那张冷硬的机械面孔简直成了机械改造人的代名词。
影视作品中的经典机械改造人
在《机械战警》里,墨菲警官被改造成半人半机器的执法者,这种设定特别戳人痛点——他到底还算是人类吗?《攻壳机动队》里的少佐草薙素子就更极致了,除了大脑,全身都是义体。日本动漫在这方面的脑洞总是特别大,最近重看《阿基拉》的时候,发现里面的铁雄简直是个行走的机械改造教科书。
要说最悲惨的机械改造人,我觉得是《银翼杀手2049》里的乔伊。这个全息投影女友虽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机械改造人,但她展现的人机关系思考特别深刻。有时候我在想,如果有一天真能实现这样的技术,人类会不会都沉迷在虚拟关系里?
文学作品中的机械改造人形象
菲利普·迪克的《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?》里那些复制人,本质上也是机械改造人的一种变体。小说里那个”移情测试”的设计简直神来之笔——用人类最基本的共情能力来区分真假人类,这个设定后来被《银翼杀手》电影化后更广为人知了。
最近在读刘慈欣的《三体》,里面章北海这个角色虽然不算机械改造人,但他那种为了目标可以改造自己思维方式的设定,某种程度上比身体改造更可怕。说到中国科幻,不得不提《北京折叠》里那些生活在不同时空的改造工人,虽然小说没明说,但他们很可能就是经过机械改造的低端劳动力。
每次看到这些机械改造人的设定,都会想到一个问题:当一个人的身体被机械替代超过50%,他还是原来那个人吗?从《攻壳机动队》到《西部世界》,这个问题被讨论了几十年,但好像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。也许正是这种模糊的边界感,让机械改造人这个题材经久不衰吧。
标签:
《大都会》那个玛利亚机器人真的是始祖级别的设定,每次看都觉得毛骨悚然的!
施瓦辛格的T-800太经典了,小时候做噩梦都是那张金属脸 🤖
《攻壳机动队》的少佐让我思考了好久,如果全身都是机械,那灵魂住在哪里?这个问题哲学感拉满了
最惨的还是《银翼杀手2049》的乔伊,全息女友这个设定太扎心了,看得我差点哭出来 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