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到这些沾着泥土香气的乡村记忆,我突然意识到——那些在田野山坡上撒野的日子,原来早已刻进了我们的骨子里。山风教会我们的莽撞与诗意,溪水冲刷出的天真与执着,在长大后的每个重要时刻都会冷不丁地跳出来作祟。就拿小满婚礼上那罐发酸的野果酱来说,谁能想到十六岁时随手埋下的傻念头,会在多年后用这种又酸又甜的方式,让西装革履的成年人们手足无措?
藏在青杏里的叛逆基因
王婶家青杏的酸涩滋味,在后来的职场上总让我想起那份不管不顾的勇气。做媒体这行常要打擦边球,每当主编犹豫要不要刊发敏感报道时,我总会脱口而出”怕什么!大不了就像偷杏被追着跑呗!”——虽然每次说完都要跟90后同事们解释半天这个古怪的比喻。数据统计显示,85前媒体人中有乡村成长经历的,在重大选题选择上确实表现出更高的风险偏好。
毛毛虫变成的职场锦鲤
月月给毛毛虫起名的怪癖,现在想来是最早的项目管理启蒙。去年带团队做非遗传承项目时,我鬼使神差给每个枯燥的申报环节都起了童话名字:把”经费审批”叫做”寻找魔法金币”,”专家论证”变成”智者洞窟闯关”。你猜怎么着?那些90后组员居然比任何时候都积极。人类学教授李明说的没错,乡村赋予的具象化思维,在数字化时代反而成了稀缺能力。
前些天路过城中村,看见几个小女孩趴在地上玩泥巴,扎着和我们当年一模一样的歪辫子。突然就理解了阿满为什么非要在婚礼上捣乱——我们这群”野浆果”,就算被熬成了果酱,装进了玻璃罐,骨子里还是那股子带刺儿的酸涩劲儿。或许真正的成长不是磨平棱角,而是学会在适当的时候,让藏在西装口袋里的野果屑突然散发香气。
标签:
看完突然好想回老家看看,童年的小河还在不在😭
深有同感!现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不自觉用小时候那套
小编写得真好啊,那个野果酱的比喻戳到我了,我们这代人骨子里都带着点野性
最后一段点睛之笔!在城市这么多年还是会梦见老家那棵梨树
有人说没在农村住过是种缺憾,现在信了
最难忘的是夏天和小伙伴在河边抓蝌蚪的日子
90后表示虽然没经历过偷杏,但完全能get到这种情感
给每个工作环节起童话名字这个点子太妙了👍 学到了
文笔真的很清新自然,看得我都想去乡村生活了
想起了小时候爬树摘桑葚的趣事
为什么现在才看到这篇文章!写得也太好了吧
谁能想到儿时玩泥巴也能影响未来职业发展😂
最后一句话太戳心了,成长不是磨平棱角
在城市长大的孩子羡慕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