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捞尸人这个职业,说实话在我们这儿比殡仪馆的化妆师还遭人忌讳。老陈的故事听着吓人,但这行当里的讲究和禁忌还真不是空穴来风。记得前年我们镇上有个小伙子,不信邪非要跟着捞尸队去见识见识,结果回来就高烧不退,嘴里一直念叨”红衣服别过来”,最后家里人请了神婆做了三天法事才好。
那些不成文的行规
老一辈的捞尸人传下来的规矩,比法律条文还严。什么”三不捞”——红衣不捞、竖尸不捞、子时不捞,听着邪乎,可都是拿命换来的经验。隔壁县就出过事儿,有个新入行的不信邪,半夜去捞了具穿红裙子的女尸,结果第二天被人发现漂在同一个回水沱,身上缠满了水草,捞尸用的铁钩就插在自己胸口上。
这行当最邪性的还不是这些明面上的禁忌。有经验的老师傅都知道,江里的尸体有时候会”认人”。前些年嘉陵江发大水,下游有个村子的坟地被冲了,十几具棺材在水里打转。当时参与打捞的老王跟我说,有具棺材怎么都勾不住,铁钩甩过去就跟活物似的会躲,最后还是死者家里人跪在岸上磕了头,那棺材才乖乖靠岸。
经济账背后的辛酸
别看捞尸人收费动辄大几千,其实都是拿命换的钱。现在正规打捞队出一趟船,油钱、设备损耗、人工费加起来成本就得两千多,要是遇上需要潜水作业的,还得额外请专业蛙人。去年长江某段打捞沉车,六个蛙人轮班干了三天,最后结算每人还分不到八千块——就这还得时刻提防暗流和水下的尖锐物。
最让人心寒的是社会的眼光。老陈说他儿子在县城上学,从来不敢跟同学说父亲是做什么的。有次开家长会,班主任知道后居然建议孩子转学,说怕”影响班级氛围”。这话搁谁身上受得了?可这就是捞尸人真实的生存现状,干的活比谁都脏,受的白眼比谁都多。
说到底,捞尸人成了禁忌职业,既是人们对死亡的天然畏惧,也是传统观念里的”晦气”在作祟。但你想过没有,要是没有这些”晦气”的人,江上飘着的那些亡魂,又该由谁来送最后一程?下次在江边看见那些破旧的小渔船,或许我们该多一分敬意,少一些偏见。
标签:
看完心里发毛,但确实佩服这些捞尸人的勇气 😨
文章里说的红衣不捞是真的,我们村前年就有人不听劝,结果…唉
其实捞尸人才是最应该被尊敬的职业之一吧,没有他们那些遇难者家属得多痛苦
那个班主任太过分了!职业不分贵贱,凭什么看不起捞尸人?
我爷爷就是老捞尸人,小时候常听他讲这些禁忌,现在想想都起鸡皮疙瘩
想问问有没有人知道,为什么子时不能捞尸啊?单纯好奇 🤔
说到江里尸体会认人,我想起我们这有个传说,说是有具尸体捞了三次都自己漂回去,最后是死者母亲来才捞上来
每次看到江上那些小船都特别难受,他们干的活没人愿意做,却要承受这么多偏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