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第一次听说”捞尸人”这个职业时,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打了个寒颤。在长江、嘉陵江这样的水域,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群特殊的工作者。他们常年在浑浊的江水中打捞遇难者遗体,被当地人称为”水上清道夫”。记得去年重庆某打捞队的老张告诉我,他们平均每年要处理30多起溺水事件,最忙的时候一天要下水五六次。
这个职业的苦与痛
你可能想象不到,这些捞尸人大部分都是水性极好的渔民转行。嘉陵江边长大的王师傅告诉我,他干这行十二年,捞上来过200多具尸体。”最怕遇到泡发的高腐尸体”,他说这话时眼神闪烁,”那个味道会在衣服上留好几天,回家连狗都躲着你”。更让人心酸的是,很多捞尸人都有严重的风湿和肺部疾病,却因为收入微薄看不起病。
有意思的是,这个行当有着自己的规矩。比如遇到女性遗体要特别小心,不能直视面部;打捞时要先在遗体上绑红绳;报酬必须用现金支付,不能转账…这些看似迷信的做法,其实是从业者用来自我保护的心理防线。毕竟长期与死亡打交道,谁都需要一些精神寄托。
现代社会的特殊存在
随着城市发展,专业打捞队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个体捞尸人。重庆海事局的数据显示,主城区现在有5支登记在册的专业打捞队。但令人唏嘘的是,很多偏远乡镇依然依赖着那些独来独往的老捞尸人。他们就像江面上的幽灵,平时无人问津,只有出事时才会被人想起。
说来讽刺,这个与死亡相伴的职业,某种程度上却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。正如一位老捞尸人说的:”我们捞的不是尸体,是别人朝思暮想的亲人。”或许下次在江边看到那些不起眼的小船时,我们该多一份理解,少一些异样的眼光。
标签:
看完心里挺不是滋味的,这些捞尸人真的不容易啊
红绳那个规矩第一次听说,感觉挺神秘的
老家在长江边,小时候经常看到这些人在江上漂着,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心疼
200多具…这个数字太吓人了,这工作心理压力得多大
想想他们的工作环境,那个味道简直了,致敬这些劳动者
为什么不能用转账啊?这个规矩有点意思
在嘉陵江边长大的表示,这些老师傅真的值得尊重,都是拿命在干活
最难受的是捞到小孩的时候吧…想想都揪心
以前觉得这个职业很恐怖,现在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
狗都躲着这个细节太真实了,这些人的付出真的被严重低估
建议政府给这些从业者更好的保障啊,太不容易了
最后那句话说得真好,他们捞起的是别人的整个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