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着赵大鹅在冰冷刺骨的寒冬里为病重的妹妹奔走,这个六岁孩子眼中那种近似绝望的坚持,让我不禁想到:这样深刻的童年创伤,会在她长大后留下怎样的疤痕?心理学研究表明,童年时期经历的重大心理创伤,往往会伴随人的一生。那些看似已经”过去”的伤痛,实际上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酵,像一颗定时炸弹,随时可能引爆成年后的心理危机。
创伤记忆会怎样影响成年生活?
案例中最触动我的是赵大鹅”前世记忆”闪回的那一幕。在我们咨询室里,常常能见到类似的案例:一个30多岁的职场女性,因为同事的一句无心之言突然情绪崩溃;或者一个表面成功的商人,总是在深夜被同样的噩梦惊醒。这些往往都指向童年未被处理的创伤。研究表明,早期创伤会影响大脑海马体和杏仁核的发育,导致情绪调节能力和记忆处理方式发生永久性改变。
有意思的是,创伤记忆和普通记忆不同,它常常以碎片化的方式存储在大脑中。就像赵大鹅看到妹妹生病时突然闪现的”前世场景”,创伤记忆往往不是完整的叙事,而是零散的感觉、气味、图像或身体感觉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成年后遇到某些特定场景时会突然情绪失控——他们可能自己都说不出原因。
如何识别”隐性”的童年创伤影响?
有时候,创伤的影响相当隐蔽。像赵大鹅这样明显遭遇重大创伤的情况较为容易判断,但更多时候,看似”普通”的童年经历也可能在日后产生深远影响。临床心理学家总结出几个值得注意的信号:莫名的人际关系障碍、对特定情境的强烈情绪反应、自我价值感持续低下、重复遭遇相似的不幸事件…这些都可能是童年创伤在暗中作祟。
记得有位来访者告诉我,她总是害怕别人对她”太好”。深入了解后发现她在儿童时期经历过反复的”善意欺骗”——大人给了承诺又从不兑现。这种看似”微小”的创伤让她在成年后难以建立起对他人基本的信任感。
创伤治疗领域有个令人深思的观点:真正摧毁一个人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,而是事件之后的无助感和孤立无援。赵大鹅拼命挽救妹妹的行为,从某种角度看,正是对前世那个绝望无助的自己的救赎。这种”主动行为”恰恰是心理康复的关键因素。
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,我会说:童年创伤是一道不愈的伤口,但可以被理解、被讲述、被重新诠释。当我们能够像旁观者一样审视自己的创伤故事时,疗愈就已经开始了。也许这正是赵大鹅这个角色最打动人心的地方——在重复的命运轮回中,她选择了不一样的应对方式。
标签:
赵大鹅的故事看得我心疼,童年创伤真的会影响一辈子,希望她能走出来 😢
这就是为什么我总对那些有童年阴影的朋友格外包容,这种创伤真的不是靠努力就能克服的
有意思的观点,我家孩子今年刚上小学,看来平时对TA的情绪处理要更谨慎了
心理创伤确实像定时炸弹,我有个朋友就是小时候被校园暴力,现在三十多了还经常做噩梦
写得真好!把创伤描述的特别到位,希望能多写些关于治愈方法的文章 👍
那个害怕别人对她’太好’的案例很真实,我自己也有类似的情况,没想到可能和童年经历有关
说得很对,创伤不一定要是大事,那些积累性的小创伤同样会造成深远影响
看哭了T_T 多希望每个受创伤的孩子都能获得救赎的机会
研究数据有具体出处吗?想了解更多关于海马体改变的科学依据
作为心理咨询师,完全认同文章观点,临床上确实经常遇到类似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