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代社会中,退婚可不是现代人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一纸书信就能解决的事。光是想到《礼记》中”六礼”的繁琐程度——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,就知道一桩婚约背后牵扯着多少家族颜面与人情往来。记得《唐律疏议》里明文规定,无故退婚者要”杖六十”,这个”无故”二字就很有意思,说明连古人也明白,退婚这事儿不能随便来。
家族声誉的致命打击
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,退婚对女方家族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。《清稗类钞》就记载过一个案例:乾隆年间,浙江某望族因被退婚,三个待字闺中的女儿硬是拖到三十岁都未嫁出去。更讽刺的是,这场退婚风波过去十年后,他们家族子弟参加科举,主考官一听姓氏就皱眉头——可见退婚污名的影响力之持久。”一家有女百家求”的盛况变成”门可罗雀”的窘境,往往就在一纸退婚书之间。
彩礼返还只是最基础的,《大明律》规定退婚方要”追还财礼倍偿”,就是说嫁妆彩礼得双倍返还。南宋《名公书判清明集》里有个案子更离谱——男方因女方患病退婚,法官判赔的医药费折算下来相当于当时一个七品官十年的俸禄!这哪是退婚,简直是破产清算。某些地区还有”遮羞银”的陋习,山西某县方志记载,清代一桩退婚案中,女方家族为保全颜面,硬是凑了三千两白银给男方当”封口费”。
看到这些案例,突然理解为什么文中的沈惊棠选择那样决绝的方式了——在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”的年代,被当众退婚的嫡女,往后的人生简直就是在刀尖上行走。不过她跳护城河这招着实出人意料,谁能想到这反而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转机呢?
标签:
古代退婚这么严重的吗?看完觉得现代人真幸福
没想到退婚还能影响科举,这家族也太惨了吧 😢
双倍返还彩礼也太狠了,这不是要人命吗
最惨的还是女性啊,被退婚后基本就社会性死亡了
看这情况,古代婚事还真是结容易离难
家族连坐制度是真的可怕,一人退婚全族遭殃
古代女性的命运全系在婚事上,太不公平了 🤔
七品官十年俸禄的医药费?就算是现在也赔不起啊!
沈惊棠跳护城河那段太震撼了,破而后立啊
遮羞银这种陋习真是笑死,用钱买面子最悲哀
现代人退婚直接民政局几分钟搞定,真是时代进步了
看完只觉得古代婚姻就像一个牢笼,进去了就很难出来
想到古代女性因此自杀的应该不少吧,太令人心痛了 😔
文章中提到的《唐律疏议》规定真有意思,古代法律也挺细致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