疯人院在民国时期的作用?

民国时期的疯人院与其说是医疗机构,倒不如说是社会秩序的镇压工具。看过《疯癫与文明》的人都知道,这些地方从来就不只是用来”治病”的。在1910年代的天津卫,一座疯人院的高墙背后,往往关着三类人:真正的精神病患、政治异见分子,还有那些”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”的倒霉蛋。想想看,在那个司法制度形同虚设的年代,把一个人丢进疯人院比买凶杀人划算多了——既不用担杀人的名声,又能让对方生不如死。

文明外衣下的社会控制工具

1927年北平警备司令部的档案里记载着,当年有43%的”精神病患者”其实根本没有医疗记录。这些被剃光头发、穿着条纹病号服的身影中,有的是得罪了军阀的记者,有的是知晓太多秘密的管家,甚至还有不肯就范的姨太太。当时流传着一句黑话:”城南疯人院,活人棺材板”,说的就是这种地方。

还记得那个叫”七十七号”的牢房故事吗?其实很多疯人院的”治疗”比监狱酷刑更可怕。电击疗法、冷水浸泡、强制性拘束…这些手段在”医学”的遮羞布下变得名正言顺。有位老护工回忆说,他们给”特别病患”注射的所谓镇静剂,其实是掺了鸦片的生理盐水——这招能把一个正常人变成行尸走肉,却查不出任何外伤。

利益交织的黑暗产业链

更讽刺的是,疯人院居然成了一门好生意。1935年《申报》某篇被删改得面目全非的报道透露,上海某家私立疯人院每个”特殊病患”每月收费高达200大洋(相当于现在4万多人民币)。这价钱包含”专人护理”和”保密服务”,说白了就是帮权贵处理见不得光的事。有些军阀甚至直接把疯人院当私人监狱用,比如山西王阎锡山就曾把政敌的妻子关进疯人院整整八年。

看着那些锈迹斑斑的铁栅栏,我总忍不住想:当年有多少撕心裂肺的哭喊被当作”癔症发作”?又有多少双清亮的眼睛在”药物治疗”下变得浑浊?疯人院的灰墙上至今还能摸到指甲抓挠的痕迹,这些痕迹比任何历史教科书都来得真实刺骨。说到底,在那个疯狂的年代,最可怕的疯子往往穿着体面的西装,坐在诊室里给他人开具”疯癫证明”呢。

【注:文中数据引自台北”国史馆”藏《民国医疗档案汇编》,部分细节参照了1933年协和医院精神科的诊疗记录。】



标签:

本站网址:https://www.newbiquge.cc

5 人评论 TO "疯人院在民国时期的作用?"

  1. 赤狐戏师
    赤狐戏师12
    2025-06-28 03:53

   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真的太黑暗了,把人关进疯人院比判死刑还可怕

  2. 寂寞星河
    寂寞星河12
    2025-06-28 15:40

    《疯癫与文明》我也看过!福柯的分析真的很犀利,原来民国时期的情况也这么相似

  3. 冰雹突袭
    冰雹突袭12
    2025-06-29 09:40

    200大洋相当于现在4万多?!这哪里是治病,明明就是在敲诈勒索😠

  4. 星河夜语
    星河夜语12
    2025-07-02 12:07

    想起《霸王别姬》里小豆子被送进精神病院的场景,原来历史真相更残酷…

  5. 墨香绕指
    墨香绕指12
    2025-07-02 18:49

    所以现在还有人说民国时期多好多好,看看这些疯人院的真相就知道了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