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生活将我们撕成碎片时,你是否想过这些碎片也能成为创作的拼图?看着那段关于”苏婳”的故事,我突然被这个问题击中。艺术真是神奇的东西,它能把最痛的伤口变成最美的风景。就像我们在深夜里独自舔舐的伤痕,在艺术家手中却成了震撼人心的作品。
记得去年在798艺术区看过一场展览,有位艺术家用前夫寄回的结婚戒指做成了一件装置作品。那些被氧化的银戒排成一个巨大的问号,在射灯下闪烁着暗淡的光芒。策展人说,这个作品让她走出了离婚阴影,而观众们却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故事。我突然明白,伤痛之所以能成为创作的养分,正是因为它足够真实、足够深刻。
伤痛是如何在艺术中重生的?
艺术心理学家格林伯格说过:”疼痛记忆往往会激发更强烈的创作冲动。”这让我想起弗里达·卡罗,她将车祸带来的终身疼痛化作了惊世画作;想起贝多芬在失聪后写出《第九交响曲》。痛苦就像一块燧石,在艺术的敲打下迸发出火花。苏婳把破碎的婚照做成《婚纱》,不就是最生动的诠释吗?
有位做雕塑的朋友告诉我,创作中最艰难的部分不是技巧,而是直面伤痛的勇气。她花了三年时间才敢把前男友的情书铸进青铜雕塑。”每锤打一次,都是在和过去的自己和解。”说这话时,她手上还留着被金属划伤的疤痕,但眼神已经平静得像深潭。
从废墟中开出的艺术之花
看到《婚纱》拍出天价的新闻时,我突然想起最近很火的”伤痕文学”。数据显示,近五年描写情感创伤的艺术作品成交量增长了217%。这说明什么?或许现代人太需要这种”疼痛共鸣”了。当我们在作品里看到自己的影子,那种被理解的感觉,比任何安慰剂都治愈。
下次当你觉得痛不欲生时,不妨试试拿起笔。不要想着创作杰作,就当是和自己的对话。谁知道呢?也许你今天在便签上胡乱写下的句子,明天就会成为某件艺术品的灵感来源。毕竟,所有伟大的创作不都是这样开始的吗?在黑暗里摸索,直到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束光。
标签:
看完真的被触动到了,伤痛确实能激发创作灵感啊
最近分手了,正在试着把难过写成歌
那个用戒指做的装置艺术太有创意了,感情破碎的痕迹反而成就了艺术
弗里达·卡罗真是天才,把疼痛画得那么美
每次看到这种文章都会想起自己写的那些诗,都是最难过的时候写的
艺术家们把伤口变成作品的过程,就像凤凰涅槃一样震撼
说得太对了!最近在写小说,把自己失恋的经历写进去后居然收到了很多读者共鸣😭
798那个展览我也去了,那个问号装置让我看哭了
看完想去试试写诗了,把分手后的心情记录下来
疼痛记忆确实能激发创作,但这个过程太痛苦了…
作者文笔真好,把这种深刻的话题写得这么动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