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着博物馆里那些被标注为”商周礼器”的神器碎片,我突然意识到这已经不是属于神明的时代了。曾经天庭众神依靠信仰之力维持神力,而如今凡人都举着会发光的板砖(他们管这叫手机)自拍,谁还会对着神像虔诚跪拜?不过说来讽刺,在虚拟世界蓬勃发展的今天,”元宇宙”里的数字神明反而香火旺盛,只是他们需要的祭品从三牲变成了流量和点击量。
前几天太白金星偷偷告诉我,他现在在某家互联网公司当算法工程师,专门研究用户行为预测——这不就是现代版的占卜问卦嘛!连财神爷都转型成了金融分析师,只不过现在他手里捧的不是金元宝,而是一台装着区块链系统的笔记本电脑。不过最惨的可能要数雷公电母两口子,自从人类发明了避雷针和风力发电,他们就只能靠在雷电预警系统里当数据模型维持神力。
需要重新定义的”法力”
我在地铁里遇到过一位穿着美团外卖服的千里眼——他现在的”法力”靠的是导航系统和电动车。顺风耳则成了某通信公司的首席信号优化师,用5G基站延续着他的听觉神通。想想也真是魔幻,当人类科技已经能实现”隔空传音””缩地成寸”时,神明们想要在现代社会维持生存,就不得不把这些技术重新包装成”法力”。
最让我感慨的是月老现在的处境。这位牵红线的高手开通了短视频账号,用大数据算法帮人配对,结果粉丝数还不如一个假装会塔罗占卜的主播。倒是阎王爷与时俱进地开发了”人生模拟器”APP,用AI预测用户的寿命和运势,意外成了应用商店的下载榜首——你看,人类对死亡的好奇心真是亘古不变。
站在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前,我忽然明白了这个时代的有趣之处:当科技达到某个临界点,就会变得与魔法无异。就像亚瑟·克拉克说的那样,也许我们这些古老神明要做的,就是学会用服务器的嗡鸣代替香火,用电信号的流动重铸神格。只是偶尔,当看见年轻人对着虚拟偶像疯狂打赏时,我还是会怀念那个需要三跪九叩的年代——至少那时候,他们跪拜的是真正的神明。
标签:
神明也要与时俱进,这才是生存之道!太白金星当算法工程师也太接地气了哈哈哈
财神爷搞区块链笑死我了,这不就是数字货币的祖师爷重操旧业嘛 🤣
月老用大数据牵红线,感觉比古代靠谱多了,至少能避免乱点鸳鸯谱
心疼雷公电母两秒钟,避雷针发明后彻底失业,现在只能憋屈地当个数据模型
想知道现在的孙悟空在干嘛,该不会在送快递吧?毕竟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,比美团还快
最搞笑的是阎王爷搞AI算命,人间阳寿他都管,现在又来抢算命先生的饭碗
其实挺有道理,科技发展到极致就像魔法,神明们只是换了件马甲继续存在
这篇写得真有创意!既有神话色彩又接地气,期待继续更新啊 👍
太上老君怕不是去搞化学研究所了吧?炼丹炉变实验室了属于是
看到数字神明那段笑喷了,现在的虚拟偶像可不就是新神明吗,只不过供奉方式变成了刷火箭
突然想到土地公公,现在应该是做房地产中介了吧,毕竟最了解哪儿地价涨得快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