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这个故事里那碗腥红得可疑的”安胎药”,我不禁打了个寒颤——古代后院里那些所谓的”祖传秘方”,真的能让孕妇高枕无忧吗?想起上次在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清代后宫医药档案,那些发黄的宣纸上潦草记载的安胎方子,有的配料简直令人毛骨悚然:朱砂、麝香、水银…现代人看着都心惊肉跳的成分,当年竟被当作保胎圣药。
记得《本草纲目》里就记载过一个触目惊心的案例:某大户人家的正室连服三个月含朱砂的安胎药,结果不仅胎儿流产,本人也因汞中毒瘫痪在床。这让我联想到故事里柳姨娘端来的那碗”腥红药汁”,会不会也暗藏类似的风险?有趣的是,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对明清医案的研究,当时因服用含重金属安胎药而中毒的贵妇案例,远比公开记载的要多得多。
那些被时光掩埋的安胎秘辛
我在查阅史料时发现个耐人寻味的现象:越是高门大户,安胎药出问题的概率反而越高。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收录的安胎饮子还算温和,主要用阿胶、艾叶等药材。但到了明清时期,特别是一些世家大族,安胎方里开始频繁出现水银、砒霜等剧毒物。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教授曾分析过,这可能与当时”以毒攻毒”的医疗观念有关,但也难保没有宅斗的阴影——就像故事里那样,一碗药下去,可能就奠定了后宅权力的新格局。
标签:
看到朱砂水银这些成分我真的吓到了,古代孕妇也太难了吧😨
感觉古代贵族那些奇怪的方子,与其说是安胎药不如说是“除胎药”,细思极恐啊
文物专家能不能研究下那些药方残留物啊,好想知道具体毒性有多强
这文章让我想起奶奶说过,她年轻时就见过喝偏方流产的,真不能乱吃药